和这个没有任何关系,足球运动员的周期是具有一定事件性质的,也就是说每隔10年基本上就会出现轮换和更替,但中国足球在“金元”时代,完全就是给表面烫金,而不是给自己内核烫金。
拿中国足球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大树为例,根部是青训的建设和完善,而树枝和树叶则是现有的球员。
也就是说,现在的中国足球之所以比前十年更差,就是前十年的发展只是发展的树叶和树枝,甚至在给树叶和树枝上涂抹黄金,但唯独忘了给大树的底部浇水灌溉。
自然而然等那一批树叶枯萎后,新的树叶也涨不上来了。
整个根基越来越差,树叶的质量和抗打击能力也会越来越差。
那一批高转会费,高工资的球员,在当时都是已经成名了的,年轻的基本上没有几个特别知名的,所以,我们的金元是浮在表面的。
我就拿赶上金元足球末期的韦世豪为例吧,毕竟他也是从海外回来踢球的,也是因为中国的U23政策。
韦世豪在一次访谈中直接就表示:
我在国外踢不出来,国内给的钱也很多,很容易赚钱。
韦世豪在从欧洲回到中国的时候,数据很亮眼, 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俱乐部,都给人一种冉冉升起的新星的感觉,虽然海外踢不上比赛,但说实话,我当时对他的定位就是亚洲前列。
在北京国安拿到的签字费就超2500万人民币,平摊后年薪近2000万,在广州恒大前两年薪水超过2400万,后两年因为限薪令拿到1000万。
列举这些数据,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出,从那个时间段个人的视角来看,中超的金元中的金元花在了哪里?
列举完这位金元足球末期的球员,再看看最为主要的根基,青训系统的建设。
金元时期的球迷听过“青训”二字的次数多吗?
2011年的时候,中国足协规定:中超、中甲俱乐部投入的青少年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了400万和300万元,这个数字在当时实在是太小了。
后续虽然随着金元足球时代的加速到来,热钱越来越多的流入中国足球这个市场当中,很多青训的价格也成倍的增长起来,但青训这个东西,见效太慢,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讲不划算。
后续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,青训的体系还没有随着热钱的涌入建设完成,很多有能力搞青训的大球队就已经解散了,球队都解散了,青训还怎么搞呢?
所以回到正题,金元没有问题,问题是不能头重脚轻式的发展,要不然潮水退去后裤子都没能找到那是在市太丢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