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官媒报道,中足联最快将于本周成立。这意味着喊了数十年的中国足协管办分离进程终于有了突破。严格讲,此举出乎绝大多数人——包括我本人——的意料。因为,管办分离自本世纪初提出以来一直不能落地,并非官方对外解释的那样,源于条件不成熟,而是涉及到放权所必须克服的体制性障碍,现在体制性障碍有增无减,条件竟突然成熟了,说明形势到了某种临界点,再不放权,体制性障碍障碍的就是体制本身了。
看看官方对中职联成立后的职能定位吧——承担健全和稳定职业联赛竞赛体系、提升职业联赛竞争力、提高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商业价值、推动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职责;具体负责中超、中甲和中乙三级职业联赛日常运营和管理,当务之急是加速推动中国足球职业化,特别是市场化进程;在提高职业联赛和俱乐部商业价值,改善俱乐部生存现状,为职业联赛和俱乐部开源增收方面,做出更符合职业足球发展和足球产业市场规律的决策。这一定位,等于把中国足球除两头——国家队和基础青训——之外的中心业务,亦是历届中国足协绝不肯放手的核心权力,交给了中职联。
中国足协为什么舍得放手了?很简单,今非昔比,这块职能所蕴含的巨大权力,已经无法再给足协带来以往那种巨大的利益了,反倒成了巨大的负担。足协是具有行政职权的行业主管机构,而职业联赛属于市场行为,本该市场的归市场,行政的归行政,然而商业利益来自市场,理应领导行业但不干预市场的足协,被市场的巨大利益所诱惑,于是既当裁判又当球员,管办不分,权、利均沾。想想看,职业联赛红火的那些年,莫说联赛冠名商和多级赞助商动辄几个亿、几十个亿的体量,光一个体奥动力买断的联赛转播版权,5年就是80个亿!其中的利益空间有多大,不言而喻。
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职业联赛的商业运营均由职业联盟负责不同,管办不分离情况下,中国足协依靠机构职能与职业联盟相似的中超公司,掌控着中国职业联赛几乎全部的赢利手段和利益分配大权。中超公司2005年初成立,中国足协独占中超公司高达36%的股份,中超16家俱乐部仅各占4%。中超版权、联赛赞助、俱乐部球衣装备统一销售等收入中,中国足协皆能分到36%的份额。而欧美和日韩联赛,所在国足协的职业联赛版权、商业收入分成,都远低于这个比例。2019年,中国足协曾宣布将放弃中超公司股份以还利于俱乐部,却至今没有付诸实施——撼山易,动利益难!
眼下,多年难解的症结,一夜之间迎刃而解,是足协的思想觉悟瞬间提升,还是俱乐部终于想开了,不再甘当韭菜,齐心协力争取自身权益,迫使足协让利?都不是。唯一动因,就是金元泡沫破灭之后,俱乐部负债累累,倒闭的倒闭、欠薪的欠薪,联赛商业市场一地鸡毛,足协手中的联赛版权和赞助商赞助等收入渠道大大缩水,收不抵支、得不偿失,没油水不说,还惹出一身腥——从俱乐部身上榨不出仨瓜俩枣,还经常被某些俱乐部堵着门讨账——比如那点儿引援调节费,整天有人盯着,历来习惯于掏别人腰包的足协,吃进来的怎么可能再吐出去?因此,自然恨不得早日把联赛运营这一出力不讨好的包袱甩出去。